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1.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清晰

2.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3.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

4.圆明园发布365张老照片,未毁灭之前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5.圆明园被烧毁前样貌如何?英国记者拍摄照片流出,网友:人间仙境

6.在英国公开的黑白照中能看出,被烧毁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

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清晰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清晰

        面对这一片被摧毁的废墟,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我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也更加会清醒地意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今的圆明园,依旧矗立在北京西北,默默无语,但每个中国人都能倾听到它的声音,那是一种无法泯灭的屈辱,更是一份发人深省的铭记。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清晰1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清晰,1860年10月18日,北京西郊的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历经150多年修建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经历洗劫、大火后,只剩让人痛心的废墟残垣。

       

        当年为何英法联军会直奔圆明园,以胁迫清政府答应他们的野蛮无理要求?直接攻打皇宫不是来得更直接些?这些侵略者要的是劫掠财富,以及听话并可以办事的一个政府。并且,他们很是清楚圆明园对于清王朝的意义和作用。

       

        盛极一时的圆明园

        圆明园是雍正作为皇子时的园林,不过那时占地面积不大。为何起名“圆明”,按照雍正本人的解释,就是指做人毫无缺点而且政治治理也是完美。这当然是说他自己,这二字就是他的法号。随着他登基,圆明园开始了扩张和建设。

        圆明园为何有了后来的规模,占地3.5万平方千米,除了皇帝用来消夏、办公,其实更多应是集天下园林之大成,而来满足皇家的某种“占有”情绪。园内多达150处的景点,是名副其实的万园之园。

        从康熙初年算起,一直到咸丰,圆明园就没有停止过修建。道光年间,国库银子都捉襟见肘了,哪怕停了其它的一切花销,这里还在继续。这不是一处简单的园林,也不是皇帝仅用来避暑的夏宫,不计其数的珍稀宝贝都放于此处,只是在1859年来了两群强盗,洗劫一空不说,还放了一把火。

       

        照片见证历史

        那时已有照相技术,一名英国随军人员就拍下了大火前的圆明园,虽是黑白照片,但是它的恢弘气势,设计灵巧的造型以及错落有致的景点,依旧无言宣告着它曾经的辉煌,只是这一切只剩下照片上的静态画面。

        这张照片出现于一次拍卖现场,和圆明园被强抢的一些文物一样,辗转于玩家之手。看过的人,都惊呼,这哪是人间景致,分明就是令人向往的仙山楼阁。

        当年一把大火,烧掉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一块瑰宝,同时也烧掉了那些作案强盗的罪证,当时一些记录的账册不是被抢走就是被烧了。而根据《泰晤士》报的说法,连抢带烧,不过600万镑。

       

        圆明园,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战争的牺牲品。若是不了解其历史和内涵,它就和那些毁于战争的其他建筑,没有任何不同。园内的安佑宫,是清朝的皇家祖祠,祭奉着康熙和雍正的“神御”,佛像有2200多尊。而舍卫城的.佛像,自康熙以来,历年积累,已超过十万尊,有纯金的,有玉做的。它们的价值,放于现在如何估算?原本为海晏堂外喷泉上的兽头,每每献身于某个场合时,开出的价格都是在9个零以上。这只是从文物的价值,来简单估算圆明园的“身价”。但是,能算得明白么?没人知晓当年被抢走的文物的明细数量。若再加上它的建筑价值,及耗费的设计和时间成本,这个结论应不是在后面多加几个零的简单算术题。

        国弱一切不复焉

        清王朝不是没有强大过,不然哪来的盛世,只是在后续的统治时间中,居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翻天覆地。等人家都持枪横行这片土地时,不是想着如何自强,而是琢磨着花钱买太平。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买卖?对于强盗而言,有了一次得手,便会要的更多。而雨果也说了,这两个强盗,一个塞满腰包,一个装满箱箧,都将受到历史制裁。

       

        小结

        圆明园会是一个永远的痛,它用自己的历史,时刻提醒着一件事,唯有自强,才能护好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国家。也只有强大,才有资格傲视一切,捍卫生活的美好。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清晰2

        2016年9月,在英国,一场由苏富比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当一组记录着神秘东方园林的照片出现在拍卖会现场时,其景色之美、建筑之奇,仿佛仙境,引得世界各国关注。

        人们用无比震惊的目光欣赏着那一幅幅恢弘大气且美轮美奂的照片,恍若来到了世外桃源,这些画卷美得让人窒息,凡是看到过的人都不由得为之倾倒。

        这组照片的拍摄者是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他拍摄这组照片的时间是1860年,而他所拍摄的这个地方叫做圆明园。

        在他拍摄完最后一张照片的当天,两伙强盗便举起了手中罪恶的火把,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160多年倏然而过,圆明园依旧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它的美丽只能残留在梦里,再相逢,却已是恍如隔世。

        倘若那个美梦仍旧残留在你的记忆中,那么此刻,请跟随着我的文字,一同去探寻这座万园之园的前世今生。

        万园之园

        圆明园兴建于康熙时期,最初,它只是康熙皇帝赏给皇四子胤禛的一处花园,园内有康熙御笔亲书的“圆明园”三个字,作为牌匾,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

        胤禛即位后,也就是雍正帝,在他在位期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

        此后,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百余年的苦心经营,倾全国之物力,集各地之巧匠,填湖堆山、种花植木,巧夺天地之奇工,穷尽人力之所能,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方得此圆明园。

        到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终于被打造成为一座人间仙境,被誉为“万园之园”。

       

        此时的圆明园已不只是圆明园,它还包含了绮春园和长春园两个附园,占地面积达350多公顷,几乎是五个紫禁城那么大,光水域面积就约有140公顷。

        走进圆明园,你就仿佛来到了江南,精致细腻的楼阁亭台、花香缭绕的水榭长廊,无一处不尽显江南之神韵,在这里埋藏着乾隆皇帝有关江南的最美记忆。

        走进圆明园,你又仿佛来到了欧洲,在长春园中,由大画家郎世宁亲自绘图、督建的西方园林建筑,甚为优美壮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完美展现。

        毫不夸张地说,东西方最灿烂的文化艺术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融会贯通,圆明园堪称中西合璧的盛世经典。

       

        法国大文豪雨果毫曾不吝啬地将其赞美为是一座如同月光城堡一样的建筑,在许许多多外国人的眼里,圆明园就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

        然而,圆明园的美却不止于此,它不止雍容,且甚为华贵。

        圆明园不仅是清朝大型皇家宫苑,它还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壮丽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园内珍藏着难以计数的珍宝、图书和艺术品。

       

        无论是雍正御制的掐丝珐琅双鹤香炉,还是乾隆最爱的长颈葫芦瓶,乃至记录着圆明园全盛之景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等等,无一不价值连城,无一不具有着极高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价值。

        “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圆明园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毫不逊色于紫禁城。

        倘若世界上真的有梦,圆明园一定是最美的那一个,在它的身上,只有一个词可以用来形容,那就是完美。

        梦之毁灭

        圆明园的“圆明”二字在字义上是“圆融和普照”的意思,它意味着完美和至善,饱含了无限祝福和期盼。

        可是,这样一个如梦幻般存在的艺术却并没有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最终湮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进入19世纪以后,清王朝日益腐朽,国势日渐垂危,曾经不可一世的东方大国成为世界列强眼中一个极富诱惑的猎物。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闭关锁国的清政府遭受了第一次重大的打击,从此中国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种种屈辱之下,清政府本以为可以苟延残喘,只可惜敌人的贪婪是永没有止境的。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度爆发,而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的伤害是更加巨大的,其中就包含了圆明园的覆灭。

        1860年,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很快便打到了天津城下,虎视眈眈地直逼北京。

        面对来势汹汹的侵略者,统治集团无力抵抗,一心只想求和。

        英法联军尚未进城,咸丰皇帝便已仓惶逃往热河,将一座毫无抵抗力的空城留给了侵略者,任由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意践踏。

        此时的中国,在英法联军的眼里,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如何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是他们唯一的目的,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锁定在了圆明园。

        为了彻底击溃清朝统治集团的反抗意志,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投降,为了……,又或者,他们最初只是想去看看那座传说中的花园。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沿途只遇到了些许清军的抵抗,几乎一路畅行地于傍晚时分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落日余晖下,圆明园一如往常,宁静、安详,仿若一位纯洁美丽的少女伫立在黄昏之中,全然不知危险已近在咫尺。

        当为首的士兵推开圆明园的大门,所有的人都呆住了,他们所看到的是自己毕生都未曾见过的美景、美物。

       

        多年以后,那个随军的摄影师在他的日记里这样描述:映入你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湛蓝色的天空里……巍峨的建筑倒映湖面上,如同幻影……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来到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话世界里。

        在出入贤良门的时候,侵略军遇到了圆明园技勇太监的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二十余名勇士身以身殉国,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至此,圆明园彻底沦为侵略者的掌中之物。

       

        10月7日,破坏开始了。

        整整四十八个小时里,圆明园成为人间地狱。

        这是一场令侵略者错愕迷惘的狂欢,这是一段令中国人心碎不已的历史。

        大批的军官和士兵从四面八方涌进园内,疯狂掠夺、肆意破坏,予取予夺之中早已分不清哪个是英国人哪个是法国人,他们全都是无耻的强盗。

        就这样,圆明园内数以万计的珍宝被大车带走,无法拿走的便被无情摧毁。

       

        10月9日,当侵略军暂时撤离圆明园时,曾经秀美绝伦的皇家园林,早已是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令人心痛的是,圆明园的悲剧并没有止步于此,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额尔金一声令下,成批的士兵手持着火把,奔向各个宫殿、宝塔、图书档案馆……

        无数的珍贵书籍、仿若仙境的亭台楼阁、鬼斧神工的绝美艺术,统统付之于熊熊烈火之中。

        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而那卷着松香的浓烟则久久弥漫在北京城的上空。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良辰美景已是梦,空留余恨在心间。

        铭记历史

       

        圆明园被毁的消息传到避暑山庄,咸丰当场口吐鲜血,从此一病不起。

        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之下,同治皇帝曾试图择要重修,可惜开工不到十个月,便因财力枯竭而被迫停止。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先后发生过木劫、石劫、土劫等多重灾难,最终,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便明确指示:一定要不遗余力地保护好圆明园遗址。

        五十年代中期,北京市园林局在遗址内开始绿化,种植树木,至六十年代初,已基本改变了园内长期荒芜的景象。

        很久以来,对于圆明园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的整修,一直存在着争议。

        对此,党中央作了明确规定:要在保护遗址原貌的基础上,将圆明园进行整修,并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经过多年整修,如今的圆明园已正式向社会开放,无数青少年在老师的指引、家长的陪伴下尝试着走近它、了解它、懂得它。

        虽然圆明园的昔日光彩早已荡然无存,但每当人们驻足于此,回顾其兴衰变迁之时,又有谁能不为之唏嘘感叹呢?

        而当我们只能透过外国人拍摄的老照片来回味和想象它曾经辉煌的样子时,又有谁的心中不会充满仇恨呢?

       

        面对这一片被摧毁的废墟,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我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也更加会清醒地意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今的圆明园,依旧矗立在北京西北,默默无语,但每个中国人都能倾听到它的声音,那是一种无法泯灭的屈辱,更是一份发人深省的铭记。

        须知,我辈只有奋发图强、拼搏进取,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古时候有个故事,说是两个国王相互攀比自己的宝物。一个国王说:?我有10颗夜明珠,每一颗都能把前后20辆马车照亮,你有我这样的宝物吗??另外一个国王说:?我的宝物与你不同,我有几个非常能干的大臣,让他们治国可以让国家富强,让他们可以让敌国屈服于我的意志。我这几件?宝贝?,照亮的地方岂止是10辆马车的距离啊!?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哪个国王的国家可以长治久安,哪个国王可以长久的保有自己家里的宝物了。不过许多封建统治者明显不知道也不相信这个 道理,比如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开创者康熙皇帝和他的?好圣孙?乾隆皇帝。当时的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还在吃红薯?没饭吃,他们就开始穷尽奢侈地修建各种建筑了。

       其中万园之园圆明园无疑是这些建筑当中最为奢华的了,圆明园似乎是从康熙开始每一代清朝皇帝炫耀自己?宝贝?的必须场所。康熙开始建设,雍正对它进行了扩建,然后乾隆扩建,嘉庆扩建。这个时候法国的皇帝 正在扩建自己的皇家科学院,同时四处发动战争扩张领土。

       圆明园的建筑不可不谓之完美,圆明园的宝贝也不可不谓之奢华,圆明园的艺术也不可不谓之巧夺天工。当年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人,都承认圆明园 万园之园的地位。那么圆明园被毁之前有多么壮观呢?曾经有幸得以亲自游览过圆明园的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沫说道:

圆明园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好的景观,进入圆明园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丰富的色彩,加上当时北京湛蓝的天空,简直就像人间仙境一般?。

       圆明园是绝美的,哪怕是当时仅存的拍摄圆明园的黑白照片,曾经都在英国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177万人民币的天价。那么这些照片是哪里来的呢?在1860年的时候,一个英国摄影师费利斯比特来到了圆明园,他看了圆明园的 美景之后也感到十分惊艳,不亚于看到了能够照亮10两辆车子的夜明珠,于是将这些景物拍照留恋。但是圆明园何其之大?清朝 数代皇帝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夜明珠,哪怕是费利斯比特拍上10天10夜也拍不完。

       所以这几张仅存的照片就成了能够一睹圆明园天姿的绝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使用BIM等软件进行建模,关于圆明园没有毁灭之前的模型也被复原得越来越完善。看到这些复原图,我们简直不能想想,在那个?公公糊灯笼,婆婆拨牙虫,儿子做佣工,媳妇做裁缝,一家无闲口,还是一样穷?的时代,封建腐朽的统治者是如何建立起这样奢华的宫殿的?

       然而这比能够照亮10辆马车的夜明珠还要珍贵的宝贝圆明园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呢?八国联军侵华,外国人看到这些宝贝们发出了狂笑,能搬走的搬走,能毁掉的毁掉,留下一片狼藉,带着满心欢喜的胜利,欧洲人把这些封建统治者的宝贝展览在他们的博物馆当中,向世人炫耀他们的强大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奢靡。

       一个国家,不重视人才,即使是有1000颗能够照亮10座马车的夜明珠也不够别人抢,即使是有1000座圆明园也不够别人烧!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圆明园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圆明园风景是比较好的,是清朝比较独特建筑物,圆明园的损失让人非常可惜,因为那个年代的技术有限,圆明园在毁灭前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图像资料,下面看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1

        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昨天,圆明园罹难160年了。今人看见它,只见一堆破石瓦砾、残垣断壁,难以想象它曾经的绝代风华、美轮美奂。被烧毁前的圆明园有多美?雨果用了四个字形容:恍若月宫。它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劫,也是中国人永远的民族之痛。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

        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屋架、

        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

        放上神像,饰以琉璃,

        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

        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

        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维克多·雨果

        这段华丽无比、如梦似幻的文字,出自法国作家雨果,它所描述的,是圆明园罹难前的盛况。

        文字越美,它所经历的劫难就越让人心痛。

        1860年10月18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连续两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

        如今,160年过去了,在这160年里,有叹息不完的遗憾,有磨灭不了的伤痛,更有无法忘却的耻辱和时时悬顶的警钟。

        残垣无语,几番梦回。

        技术复原圆明园被烧毁前的样貌

        画面出自纪录**《圆明园》

        圆明园之美

        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原是皇四子胤禛的御赐花园,康熙帝为之题写“圆明园”匾额,并先后多次到该园游览进宴。

        从雍正开始,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有近140年的时间,都在圆明园园居理政。

        圆明园代表了18世纪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被誉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曲水岛渚,亭榭楼阁,错落有致。

        壮观华丽,美轮美奂,灿若白玉。

        凌空俯瞰,景色重重,一碧万顷。

        这些美好到失真的词全部都可以用在它的身上。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国皇帝的夏宫很有名,远征期间,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丽,当我真的置身其中时,它的豪华仍然令我震惊……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再也找不出可以与之媲美的花园了。”

        “一个英国军官说,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

        “夏宫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了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这是狂想也想象不出的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必须有一位集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引自纪录**《圆明园》

        圆明园之殇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向北京城西北郊进犯,清军残部不战而逃,侵略军直扑圆明园。当法军抵达圆明园时,咸丰帝已经逃往200多公里外的避暑山庄,帝国的军队也已经跑光了,奋起抵抗的只有20几个太监。

        10月7日起,英法侵略军涌入圆明园大肆抢掠,亿万文物珍藏被洗劫一空,携不走者则击而毁之。

        10月18日、19日,英军3000余名官兵,连续两天在圆明园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一代名园惨遭焚毁。

        这种毁坏之所以特别残忍和屈辱,是因为它甚至不是毁于自然,毁于意外,毁于不可抗力,而是毁于他人。它是被人强夺的,也是被强行毁掉的。

        但在那些毁坏者的眼里,这种掠夺却化作了赤裸裸的炫耀。用雨果的话来说,“这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英军和法军的轻步兵、炮兵、北非骑兵、女王龙骑兵,乃至印度士兵和随军苦力,以及闻风而来的当地盗匪,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贪欲中烧,无数声音在窃窃私语,最珍贵的东西被拿走了,我们也要进去,该轮到我们了,不是吗!

        一声军号造就了彻底的恐慌,大家一哄而上,推开了站岗的哨兵,开始各自去搜罗自己中意的东西……人头攒动,用各种语言欢呼喊叫着,一些人埋头在皇后那一个个上了红漆的首饰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几乎淹没在丝绸和锦缎堆里。有些人胸前挂满了大珍珠串,把那些红宝石、蓝宝石、

        水晶石一股脑地往衣袋、内衣、军帽里揣。有的人抱起座钟、挂钟就往外走。工程兵为了把镶嵌在家具上的宝石取下来,动用了斧头,一些小火灾被引发了,有人高呼“救火”,丝绸、锦缎和珍贵的貂皮被毫不吝惜地用来盖灭火焰,真是一场疯狂的幻梦!

        ——法军军官埃里松伯爵的日记

        我们烧毁了被叫作圆明园的皇帝夏宫。

        您听好了,三千五百人,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点火的工作。您现在对着火面积之广,该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了吧?

        成百上千座建筑被烧成了灰烬。

        我收集了几件圆明园里的漂亮玩意儿。我想,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礼物。

        我还有一件华贵的战利品:皇帝的御玺!关于这些东西,等我回家之后,会有更多惊喜告诉你们。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2

        1860年,北京才有了第一张照片。至1900年的40年间,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都曾为北京留影,但目前能找到的照片仅有500张左右,而谢满禄在北京只待了四年,就凭一己之力拍摄了一千余张照片,可谓数量惊人。

        在玻璃底片造价昂贵的年代,谢满禄能随心所欲地拍这么多张照片,跟他显赫的家世分不开。谢满禄的本名是罗伯特·德·赛玛耶,其中的赛玛耶是他的家族姓氏,这个家族非常有名,在法国有一个小镇就以他的家族命名。

        1880年,他作为外交官不情不愿地来到中国,职位是二等秘书。这四年的经历,被他写入《北京四年回忆录》中,但书中对摄影,却只有寥寥数笔。除了在回忆录中用到的照片,其他底片也没有被批量洗成照片而大量传播。

        从此次拍卖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在北京期间,经常与好友结伴同行,到处取景采风。他的作品涵盖了当时法国驻华人物、北京城区的大量建筑景观、西郊皇家园林、北京城外的寺庙风景及天主教堂等等。

        1882年前后,谢满禄买到了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鼠、牛、虎、兔、龙、马、猪,但在运输回国的过程中,猪首、兔首、鼠首被窃遗失,只有牛首、虎首、马首及龙首被他带回法国。随着谢满禄家族陆续将他的收藏售卖,这些在19世纪拍摄的影像也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与当时的一些商业摄影师相比,谢满禄的照片更具研究价值。借用职务之便,他总能拍下别人接触不到的画面,再加上是原底洗印,清晰度极高,大量细节清楚可见,他无意中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建筑的“第一”和“唯一”影像。

        在谢满禄的作品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圆明园木构建筑照片。笔者接触到这些照片,就像一个研究天文学的人发现了兔子在月球上蹦的照片一样,那感觉就像一个永远只能存在于理论上的东西终于落实了。

        在这组照片被发现前,学术界一直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圆明园虽然被毁,但仍然是皇家禁地,西方摄影师无法涉足,他们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西洋楼地区。但谢满禄不仅进入了圆明园区域,而且随行人员数量很多(至少有六人)。

        以照片为线索进行分析,1882年前后,他们从长春园宫门进入,拍摄西洋楼后,一向西,拍摄范围几乎贯穿了整个圆明园。他们拍摄了许多木构建筑照片,这些建筑虽然躲过了英法联军的“火劫”,但没逃过1900年的“庚子事变”后的“木劫”。因此,谢满禄的照片成了研究这些建筑毁坏变迁的唯一依据。甚至,对于那些传说中有争议的建筑,他的照片也成为了无可辩驳的“铁证”。

        难得的是,谢满禄对圆明园不仅感兴趣,而且在拍摄前进行了研究,他只拍没有被毁的著名建筑、中式园林,这些照片恰恰是别的摄影师没有拍过的。

        在他的镜头下,那个以往仅停留在文献记载或画作中的圆明园,更加精致且赋有细节地呈现出来。那些未被焚毁的中式木构建筑群映入眼帘,雕梁画栋之间,彰显出皇家园林应有的气派与典范。

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3

        1860年,英法为了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出动1.8万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近20年,清政府依然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导致再次惨败。图为1960年,英法联军攻占的大沽口炮台。

        清政府在通州八里桥附近组织防御,僧格林沁率领2.1万蒙古马队,胜保组织绿营军1万抵抗,最终三万清军全军覆没,只剩七人六马,后谈判破裂,咸丰帝仓皇逃亡热河,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图为1860年10月的北京天安门前,尽是杂草。

        图为1860年的紫禁城午门,斑驳的城墙,就是风雨飘摇的大清的真实写照。占领紫禁城后,英法联军随即火烧了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包括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清漪园是当年圆明园的五园之一。英法联军走后,慈禧太后曾重修圆明园,开工10个月之后资金枯竭,只得放弃。选择修破坏程度不深的清漪园,并更名“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曾多次修复,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京西皇家园林的三山五园再次被毁,清政府放弃修葺圆明园。图为圆明园被毁的前一天,清漪园的昙花阁。

        图为清漪园文昌阁城关,阁三层,楼顶大钟指向6点30分,据推测这张照片就是在1860年此阁被毁当天或前一天拍摄。现存的文昌阁是慈禧时重建的,减为二层,造型简单,跟之前的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清漪园万寿山花承阁的多宝琉璃塔,高16米,八面七层结构。是乾隆皇帝给母亲过六十大寿而修建了,佛塔精致无比,历时60年建成,现存颐和园后山。

        清漪园万寿山智慧海。现存颐和园万寿山,下层外墙上的琉璃佛像时均被打烂,现在看到的均为后来重修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仅安佑宫中,就有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很多人投湖自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群被毁,150万件文物被掠夺,是近代世界文明史上的第一暴行。

圆明园发布365张老照片,未毁灭之前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圆明园看起来是很美的,可是清朝的时候被烧毁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清朝规模最大的园林,更是集清朝盛世时各位皇帝的一生的精力筑造的,下面看看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1

基本介绍

·位置与规模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名称由来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

       

        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座能享乐的园林。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2

圆明园原貌可以参考下图:

        当年圆明园中有巨量的金银财宝,文献书籍,都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当时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京城上空黑烟弥漫,英军指挥官还声称焚毁圆明园是对“践踏古老文明法则”的清朝统治者的`惩罚,在他们的残酷下,堪称世界性建筑就这样轰然倒塌,中华儿女也为不能看到完整的圆明园深感叹息。

        还好有一英国人拍下了照片,这些旧照片在拍卖会上竟然高达20万英镑,看来圆明园的风采真的是大家共同赞赏的。

       

修补圆明园活动:

        宛如火烤巴黎圣母院一般,以前有些人尝试要想试着修补圆明园,但最后都失败了。后代都放弃了修补圆明园此项主题活动,第一是花销太高,第二是想留有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供后代思考,警觉大家,当初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的惨象。因此才一直没有去积极修补这座富有意味着和历史时间文化艺术的圆明园。

        而在中国国力持续富强和强劲的今日,圆明园完全变成遗址,许多被八国联军时夺走的珍贵文物和外流出外的珍贵文物也持续澳门回归。伴随着时期的发展,老百姓日常生活水准的提升,圆明园变成我国关键开发设计的度假旅游地址,由此可见圆明园再次容光焕发了它的风彩。如今高新科技的发展,大家更想要知道圆明园之前的模样,因此圆明园复原图问世。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3

        清朝后期,中国历史上文物建筑遭到毁坏最严重的一次,让所有的中国人扼腕叹息,甚至是让整个世界再也无法看到清朝那种仙境一样的存在。19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强行进入圆明园之后,不仅抢劫财物,而且纵火焚烧圆明园,可谓是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如果这些经典的建筑,文物能够留存到现在,必定会有全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对于展示中国的建筑艺术成就,以及中国的文化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此时的圆明园已经葬身火海,再也无法看到,我们只能从和历史记载中了解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曾经圆明园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清朝规模最大的园林,更是集清朝盛世时各位皇帝的一生的精力筑造的。但刚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把这个园子修建成什么样子,只是后来一点点的扩大之后,才有了后来的规模。

        刚开始圆明园只是胤禛的一个园子,还是康熙赏赐的,对于当时还没有当上皇帝的雍正来说,哪里有什么能力去修建圆明园。再说了康熙刚开始给这座园子命名的时候,也只是起了一个寓意不错的名字而已,也没有想那么多,扩建之后,除了胤禛可以住,自己也可以去避避暑不是。

        康熙为了能够把这个园子修建好,找了一个叫作雷金玉的人亲自负责,只可惜的是,这座园子给他发挥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因此在建造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束手束脚的。

        后来雍正登基,才给了他发挥才能的空间,根据记载,圆明园扩建后占地面积大约350公顷,有多大呢?差不多9个紫禁城。听说在紫禁城有9000间房屋,一天住一间也要二十多年的时间,可想而知圆明园有多大的规模了。

        这么一个庞大的园林,不仅有皇帝和嫔妃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有他们游玩的地方,不管是在陆地上游玩,还是在水上乐园,都是够玩很久的。在这里亭台楼阁,河流,湖泊,假山都不会少。

        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建造,圆明园已经初具规模,到了乾隆时期,更是又扩建了一波,让本来已经大得不行的圆明园再次扩大,光里面的建筑已经有600座了。而且在这些里面还不包括那些小建筑和西洋建筑。

       

        如果是光说建筑,那肯定是不行的,除了建筑还有里面放置的奇珍异宝,文玩字画,这才是最引人入胜的。

        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从修建开始到毁灭大概有150多年的历史,其中藏的宝贝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像我们在**中得知的十二生肖首头像。这些铜像为何珍贵,并不是说从圆明园中被英法侵略者给带走就算是宝贝,而是这些铜首像都是合金铜,不管经历多久,都不会发生腐蚀,掉色。

        除此之外,圆明园一景,还有西洋钟,在当时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情况下,清朝的皇帝很喜欢收集西洋钟,能够知道时间,因此在圆明园内几乎每个建筑里都有西洋钟的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书画,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国宝,放在现在哪一幅画都是无价之宝,而且还有乾隆时期编撰的《四库全书》这可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以及各个朝代的名人字画,更是数不胜数。也可以说当时的圆明园就是整个清朝政府的宝库,应有尽有。据统计有150万件珍贵的文物在其中,只不过在后来的英法联军的纵火焚烧下,都化为了灰烬,没剩多少了。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强行进入圆明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的英法联军已经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了,特备是进入的圆明园之后,被里面的各种景物,宝贝给刺瞎了双眼,贪婪让他们开始把能拿走的统统拿走,不能拿走的统统毁掉。

        这还不算,他们抢劫了这里的文物之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竟然放火烧了圆明园,让这所世界文明的园林毁于一旦,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代表着清朝辉煌的园林就这样没有了。

        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那些残垣断壁还屹立在那里,不是为了让我们观赏它,而是用它来时刻警惕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圆明园被烧毁前样貌如何?英国记者拍摄照片流出,网友:人间仙境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皇家园林。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完成。自那以后,嘉庆、道光、咸丰三代修扩建了150多年。整个公园占地5200多亩,在方圆有20多里。整个公园的总建筑面积超过了故宫。圆明园,人们习惯称之为圆明园,其实是圆明园、长春、蕲春(后改名万春)的总称,涵盖面很广。圆明园是一个水景园,水面占公园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山水周围有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直接以水为主题命名。比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阴月》《屈原风荷》都来自杭州西湖十景。

       也有以桃花源为题材的《武陵春》、以庐山为题材的《西峰秀色》、以狮子林为题材的《叠石迷宫》、以瞻园为题材的《茹园》、以孤山放鹤亭为题材的《放鹤蹬》等,集天下胜景与名园之精华。圆明园在全盛时期,是规模空前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六帝,从康熙到咸丰,每年都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居住在这里,处理政务,从事各种政治活动。这一年,大殿大门两旁,曾设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西北部废墟残骸中,仍能找到数组规模巨大的宫殿遗址遗迹。其中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以及供奉历代清帝像与祭祀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

       就建筑艺术而言,圆明园还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在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里面有?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乾隆十四年(1747?1759),建筑材料以精雕细刻的石料为主,主要景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花园的铺饰、绿篱的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有西式特色,但是楼顶则用中国特有的琉璃瓦装饰,并用琉璃砖装饰,同时采用中国传统的叠石工艺和砖雕工艺。这个时期,可以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兼具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公园里还收藏着极其丰富的举国珍宝,稀有文物,堪称东方文化艺术的宝库。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艺术价值极高。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至17日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烧3天3夜。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对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景点进行整修,并逐步恢复原貌。

在英国公开的黑白照中能看出,被烧毁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

       数百年前的灰暗 历史 ,是我们心中永远都不愿意回忆的往事,清政府的无能,慈禧掌权的挥霍无度,使得整个国家都被掏空,军队连抵御外敌的资本和勇气都没有,西方国家军队仅用少于清军几倍的兵力就破开了国门,逼着慈禧逃到西安,紧接着各种战役的失败,开始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全都没落下。

        西方侵略者们胜利之后,开始在境内肆无忌惮的搜刮财富,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火烧圆明园事件了。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是咱们的魁宝,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其结合了西方和东方设计理念,同时还有各种价值极高的宝物作为点缀,使得圆明园就如同太阳般,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前来 旅游 的西方学者们,初次看到圆明园的时候,都感到无比的震撼,他们将这个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带回到自己的国家,告知更多的人,所以为何西方大军会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如此。后来英法以及八国联军的两次的搜刮,使得这个地方变成残垣断壁,曾经的繁荣不复存在,那么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如何呢?

        但内部的情况更令人大饱眼福,各类宝贝都非常有序的陈列在两侧,周围还特意放置一些衬托的物品,映射出宝贝的华丽感,进去如同是进入藏宝库般,要不是属于官方所有,估计没有人不心动,不过也不敢动手,要是被抓住的话,那就得人头落地。面对如此众多的宝物,难怪侵略者会这么眼红。

        在他们看来,毁掉圆明园就是毁掉精神信仰,同时也有一种炫耀的成分在内,假设换做任何一个朝代,要是有人敢这么做,他们必须得付出惨痛代价,但可惜清朝却没有说出这句话的勇气,简直令人很是痛心。当然凡事都得往好的方面去想,假设没有这段 历史 的话,可能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吗?几率理论上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小的。

       时代变了,风景也就变了,后人仅能从前人的只言片语、以及残存的遗迹中遥想当年盛景。曾几何时,圆明园还是一座与紫禁城地位相当的皇家园林,这是清朝6代皇帝耗费150多年心血打造而出的,早在雍正时代,这里就被作为“厦宫”,成为了一处在炎炎夏日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可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燃烧殆尽,如今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个充满断壁残垣的废墟罢了。

       实际上,圆明园的诞生源于康熙皇帝的一时兴起,17世纪中,满清住进了紫禁城,与东北的凉爽天气相比,这里多少有些干燥炎热,令皇帝极为不适。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了一场火灾,为了安全着想,工人便砌起了重重宫墙,不仅隔断了风,也使皇宫内的溪沟水失去了活力。于是,康熙便在北京西郊开辟出了一大片土地,他打算在这里建造一处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这便是圆明园的雏形。

       于是,康熙找来了雷金玉,并任命他为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雷金玉出身于一个建筑世家,之前曾修建过紫禁城,他的才能,康熙再清楚不过了。然而,圆明园却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园林,虽说雷金玉是总设计师,但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在其中加入了不少个人想法,与其说圆明园是雷金玉建造的,倒不如说这是历代皇帝的梦想家园,他们只不过是借雷金玉之手将其实现罢了。

       另外,“圆明园”是由康熙命名的,他曾亲手写了3字牌匾挂在了圆明殿的大门上方,尽管他没有点明何谓“圆明”,但雍正皇帝却猜出了七七八八。正所谓“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即个人品德圆满;明,即政治业绩完美,这是康熙皇帝对贤明君主的理解,也是他树立的一个目标。后来,圆明园果然成为了大清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占地面积一扩再扩,添加了诸多中外文化元素。

       圆明园的珍贵之处在于,园中不仅融合了许多著名景观,如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还有大量欧式建筑,如西洋楼、大水法等。除此之外,圆明园中还收藏了数之不尽的稀世珍宝,无论是奢华程度还是艺术价值,它都是世界之最。然而在1860年10月,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数以百万、甚至是千万计的宝贝漂泊海外,它们支撑起了一座座英法博物馆。

       法国枫丹白露宫,收藏了3万多件来自圆明园的文物;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一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收藏了圆明园玉印二方……当然,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若是算上英国的那些博物馆,圆明园藏品更是不计其数。对于当年的圆明园,许多人已经没什么概念了,没人知道它在被烧毁前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有一个英国人却在洗劫圆明园之前拍下了一张照片,而这张仅存的黑白照,也被拍出了177万元的高价。其实,圆明园被毁后,慈禧太后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择要重修”,但遗憾的是,修复工程却因财力枯竭而被迫停工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一时之间,无论是洋人、盗匪、还是八旗兵丁,都对圆明园伸出了罪恶之手,他们推倒建筑、搬走砖瓦、砍伐古树,将这个奄奄一息的皇家园林,彻底摧毁。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