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天气_当涂天气预报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当涂天气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当涂天气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1.《彭衙行·忆昔避贼初》古诗鉴赏

2.白居易是诗魔吗(诗魔白居易的最后一天)

3.赤壁之战有什么主要人物

4.关于山川湖海诗句(求描写山川大地,江河湖海,日月星辰的诗句)

当涂天气_当涂天气预报

《彭衙行·忆昔避贼初》古诗鉴赏

        《彭衙行·忆昔避贼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

        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餐。

        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前言

        《彭衙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忆昔避贼艰难之际得孙宰顾遇,感荷厚意而作。诗中展现诗人尽室逃难之景、颠沛之状及故人晋接之情,读之如罹其难。末结一语“何时有翅翎,飞去堕尔前?”不仅自然真挚地道出诗人对故友的眷怀和感激,还张开了读者想象的羽翅。此诗应了杜诗“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之说。

注释

        ⑴彭衙在陕西白水县东北六十里,即现在的彭衙堡

        ⑵白水山,白水县的山。杜甫于公元756年(至德元载)旧历六月自白水逃难鄜州

        ⑶多厚颜,觉得很不好意思。尽室,犹全家

        ⑷这两句写一路很荒凉,所以找不到吃的,也找不到住处

        ⑸怕虎狼寻声而来,故掩其口使不出声。但小孩因感到不舒服,哭得更厉害了,真是令人急煞。反侧,挣扎。声愈嗔,声愈大

        ⑹强解事,即所谓“强作解事”。故,故意,犹“不是故离群,“清秋燕子故飞飞”之“故”。索,索取。二句是说小儿们自以为比小妹懂事些,只要求吃些道旁的苦李,他们哪知道苦李是吃不得的呢。庾信《归田诗》:“苦李无人摘。”以上数语写小儿女情态,真乃“画不能到”

        ⑺备,工具。衣又寒,因衣被雨打湿

        ⑻经契阔,是说碰到特别难走处。竟日是整天

        ⑼餱粮,干粮。椽是垦顶上的圆木条,这里屋椽就是屋宇的意思

        ⑽因下了半句雷雨,故老在水里走:因露宿山中,所以说天边烟。这个烟字不能作人烟解

        ⑾周家洼,即孙宰的家。小留是短期的逗留。杜甫初意拟挈家直达灵武行在,故欲北出芦子关

        ⑿宰,是唐人对县令的一种尊称,孙大概做过县令

        ⒀翦,即剪。剪纸作旐,以招人魂,是古时风俗习惯,这里不必死看,认为果有此事,只是写孙宰的安慰无微不至而已

        ⒁阑干,横斜貌,是形容涕泪之多。见得孙宰妻子也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

        ⒂众雏,即上痴女小几。烂熳睡,小儿睡得十分香甜的样子。沾字含感激意。飧音孙,晚餐

        ⒃这两句是代述孙宰的话,亦即下文所谓“露心肝”。夫子,是孙宰谓杜甫

        ⒄这两句总结上文,艰难际指“避贼”以下,露心肝指“故人”以下。不写艰难,便显不出孙宰的高义。浦起龙说:“尽室以下,追叙一旬以内所历之苦,正以反蹴下文延客奉欢一段深情也

        ⒅岁月周,满一年

        ⒆何当,哪得。末即《诗经》所谓“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意。按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或“宰”,皆含敬意,李白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阳冰时为当涂县令而称为“宰”,即其证

鉴赏

        这首诗通篇皆追叙往事,只末四句是作诗时的话,因此开篇就以“忆昔”二字统领全诗。全篇共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从开头至“暮宿天边烟”,写逃难途中的艰险状况。前四句写避乱彭衙。诗人前一年不畏“艰险”,“北走”鄜州,原因是贼破潼关,白水告急,不得不携家“避贼”逃难。“避贼”点出诗人逃难的原因。“北走”说明逃难的方向。“艰险”总括逃难景况,“夜深”交代出发的时间,“月照”点明出发时的环境。因为“避贼”逃难,所以选择“夜深”人静、“月照深山”之时,急忙向彭衙出发。开始四句,交代事件,一目了然。

        “尽室”以下十行五十字叙携家远行,写尽儿女颠沛流离之苦。诗人拖儿带女,全家逃难,因无车马代劳,只好徒步行走。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多厚颜”三字,幽默而辛酸。而诗人全家跋涉,穿行于野鸟飞鸣的山涧,和行人稀少的谷底,衣食无着,平时娇宠的幼女忍不住饥饿,趴在父亲肩头又咬又哭。荒山野岭中,诗人怕虎狼闻声而来,赶忙将孩子搂抱怀中,紧掩其口。但孩子不知父亲的苦衷,又踢又闹,哭得愈加厉害。小儿子这时也来凑热闹,自以为比妹妹懂事,故意要吃路旁的苦果,他根本不知“苦果无人摘”,是因为不能吃。“饥咬我”“声愈嗔”,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幼女娇宠而不懂事的情态,“故索苦李餐”,维妙维肖地刻划出小儿天真烂熳的形象。“痴女”“小儿”,用语亲切;“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以动作刻画出一个疼爱儿女而又无可奈何的父亲的痛苦心情,十分传神。

        “一旬半雷雨”以下十句写雨后行路艰难,突出困苦流离之状。全家徒步于深山野谷,已经很艰难,更糟糕的`是又碰上了雷雨天气,只好趟着泥泞互相搀扶着冒雨行进了。既无雨具,衣湿身寒,路滑难行,一天就只能走几里路。“一旬”呼应“久徒步”,说明奉先至白水,路程不远,却走了很长时间,反衬出行程之艰;“半”字点出雷雨之多,说明气候的恶劣。寥寥几句,诗人全家困顿流离之状如在目前。

        “野果充糇粮”,糇粮,指干粮,指采下野果充饥;“卑枝成屋椽”,卑枝,指低矮的树枝,树枝成了栖息的屋宇;“早行”“暮宿”,从时间上说明他们起早摸黑地赶路;“石上水”,指近处低处积满雨水的石径,“天边烟”,指远处高处云雾笼罩的深山。这四句对仗工整,概括精炼,既呼应开头“经险艰”,又引起下文孙宰的留客,过渡自然。

        自“小留同家洼”以下为后一部分,写孙宰体贴留客的深情厚谊。先写留客。诗人全家本打算在同家洼作短暂歇息后北出芦子关直达肃宗所在的灵武,却不料惊动了情高义重的老朋友孙宰(唐时尊称县令为宰)。战乱年头,人们大多不喜欢客人到来的,何况是昏天黑地的夜晚。但孙宰点起明灯,打开重门,十分热情。而且不嫌麻烦,还烧起热水,让诗人洗脚,甚至还剪纸作旐(小旗),替诗人招魂。故人之情义,诗人之感激,从开灯启门,烧汤濯足,剪纸招魂的几个细节中具体真实地反映了出来。“高”“薄”二字画龙点睛地指出了这一点。孙宰叫出妻子与诗人相见,看着诗人携家逃难的艰苦景况,他们也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泪。由于长途跋涉,小儿女们一安顿下来,立即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孙宰又叫醒他们起来吃饭。孙宰还一再表示愿意同诗人永远结为兄弟,并腾出屋子,让诗人一家安住。由同情到结交再至住下,充分显示了孙宰待人的真挚诚恳。蹇步、饥饿、惶遽、困顿至极,幸得故友之暖汤、盘飧、招魂、安居,诗人感泣之余叹“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读者亦叹慨之余忖落难之际不避而远之、不落井下石,足矣,安敢奢望“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最后六句结尾,写诗人对孙宰的追念感激之情。“谁肯”二字既赞扬故人孙宰高尚情谊的难得与可贵,又呼应开篇“忆昔”,引出诗人对孙宰的忆念。此时诗人重经旧地,安史叛乱并未平息,人民仍在受难,不知孙宰一家情况如何。“何当生翅翎,飞去坠尔前”,诗人恨不得长出双翅,立刻飞去落在老朋友的面前。殷切的忆念之情,溢于笔端。这六句以议论作结,情深意厚,力透纸背。这首忆念友人的诗,前部分着重叙写诗人举家逃难的狼狈景况,后部分着重描绘故人孙宰待客的殷勤。真实的细节描写,细致的心理刻划,传神摹志,形象逼真。全诗用追忆的口吻直接叙述,明白如话,真实仿佛亲见,自然而不显雕琢。

白居易是诗魔吗(诗魔白居易的最后一天)

       《静夜思》 李白 chuǎng qiǎn míng yuè guáng 床前明月光, yíshìdì shàngshuáng 疑是地上霜。 jǚ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 dí tóu sī gù xiāng 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编辑本段史书传记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唐才子传·李白》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编辑本段作者小传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被称为诗仙。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编辑本段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编辑本段译文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 指井台

参考资料:

《新课堂作文》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退休教师重解李白“床前明月光”,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静夜思>诗意图》 。 关于“床”释义的争鸣 一解:李白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唐代的门是非常小的板门,不透光,窗也非常小,月亮是不可能进入室内的,尤其是当窗户糊上了纸以后。所以这首《静夜思》其实是坐在院子里,而非大家一直认为的室内。马未都还以李白的《长干行》来证明这个观点,“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意思是小女孩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女孩绕圈。“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等。所以文中的“床”并不是睡觉的床而是凳子,“屋里有张大床,小男孩围着小女孩很暧昧地转来转去,就不是李白的原意了。” 二解:“床”即“窗”的通假字 三解 :这里“床”作井沿、井栏杆讲更合理些。理由如下: 1、我国古代的窗子还未能安装上玻璃,人们为了防风御寒,一般都要给窗户蒙上一层纸。这在一些武侠片中可以看到,一些江湖侠客在漆黑的夜晚,用手指沾一点唾液,轻轻把窗户纸戳一个洞……请问月亮能穿过窗户纸在床前的地上洒下一片银霜般的月光吗? 2、倘若窗户没有蒙窗户纸,但古代的窗户一般有窗格子,月光透过这样的窗格子,在床前的地上只会留下参差斑驳的光斑,不会形成大片的月光,恐怕难以让诗人“疑是地上霜”。 3、倘若诗人住的是一所简陋的房子,窗户没有窗格子,窗子正打开着。但古时人们一般把床靠房屋北墙安放,诗人躺在床上举头一定望不到明月,看到的只能是屋顶,当然低头的动作也无法做了。 4、倘若床是靠南墙靠窗户安放的。该诗题目叫《静夜思》,说明此时应是夜深人静,月到中天。诗人躺在床上无须举头就能望到明月;而且依据月照的角度,月光可能照在床上而不是床前。 5、诗人深夜不眠,是否点灯?若点灯,恐怕月光不会在床前如银霜洁白一片。 6、倘若诗人夜深难寝,并未点灯,也未躺在床上,而是站在窗前,凭窗远眺。这时诗人如果举头看明月:其一,由于月已中天,诗人看到的恐怕只能是屋檐;其二,诗人站在窗前,身后必定留下身影,床前是否有足够的月光让诗人“疑是地上霜”。 7、井栏杆的周围是供人们蹲着洗衣洗菜的光滑的空地。诗人夜深难寐,月下在井栏外的空地上独自踱步。在这样的井栏周围,诗人才能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低头,动作自如。银色的月光洒在这样的开阔地上,自然让他觉得“疑是地上霜”。更主要的是“井”在古代是家乡的代称。古时人们为了生活的方便总喜欢围水而居,井的四周总聚集着住户,人们便把八家住户叫做井;通往水井的街道里弄就叫做市井(北京的王府井就因井而得名)。这从井在古代的写法就能看出来。在井边干活的小人物被叫做市井之徒。孩子们喜欢围着水井嬉戏玩水,南京长干里的男孩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农村人也喜欢围井而居,男子在井边打水边对话,村妇们在井沿四周空地上边洗衣洗菜边拉扯家常(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井》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夏夜月下人们也喜欢在井沿四周一边纳凉,一边聊天。水井成了当时人们公共活动场所、信息发布中心。井也逐渐就成了故乡、乡里的代名词。否则成语“背井离乡”中“背对着井”就不能表示“离开家乡”的意思了。诗人举头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低头看着这样有着家乡文化内涵的井,说不定已想起家乡老井边热闹的场景,想起自己在井边玩耍的快乐。我想,富于想象、善于联想的诗人看着能够借代家乡的井当然容易引起对家乡的思念,看着作为卧具的床只怕会让诗人想起梦乡而不是家乡。 四解:驳以上观点床之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至于唐诗中说床者比比皆是,至少有点地位的唐朝人多睡在床上,何来“席地而居”?如脍炙人口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白居易·小台》诗中的“六尺白藤床”;《白居易·竹窗》“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李白·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李峤·床》“传闻有象床,畴昔献君王。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妆。桂筵含柏馥,兰席拂沉香。愿奉罗帷夜,长乘秋月光。”《白居易·燕子楼三首》“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唐诗中还说到各色床,什么象床、牙床、翡翠床、黄金床、玳瑁床等。明明有被,有帐,有枕,并用于睡觉,何云“当时并没有床这个名词”?再说窗,如《白居易·竹窗》诗云:“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骆宾王·帝京篇》云:“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杜甫·绝句四首》亦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毛文锡·纱窗恨》有:“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月照纱窗,恨依依。”唐代的窗户式样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绝非仅仅是“墙上的直棂窗或高处设置的瓮窗”。 其实,李白诗中的“床前明月光”讲的就是月照床前。唐诗中写“床前月”太多了,其中有哪一条能改成井栏?为什么有些人不把“床”当床,非要说成是井栏?原来他们怀疑唐代的人睡觉不用床。白居易在新昌盖的房子,其窗几乎和竹子齐高,怎么不能透过窗子“看到庭院的事物”?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唐代有关明月照床的诗句也为数不少。如: 《元稹·春月》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分晖间林影,余照上虹梁。 《元稹·夜闲》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韦庄·清平乐》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月光既然可以照在床上,躺在床上的人当然可以看到外边的月亮,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又有人提出这里的床指的是“胡床”,也就是椅子。按此说法,诗人是坐在院中的椅子上看明月思故乡的。“胡床”系东汉后期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故曰“胡”。隋代改称“交床”,唐代称为“绳床”。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其上为棕绳联结以为床面,床足斜向相交时可以放稳。胡床可以折叠,取放方便。汉以后,有许多关于胡床用于野外郊游、野外作战携用的记载,魏晋以后被广泛使用。《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服妖》:“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京师竞为之。”《宋·陶谷·清异录·陈设门》:“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转缩须叟,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颇多,从臣或待诏野顿,扈驾登山,不能跋立,欲息则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座’。”《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四:“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桓伊下马据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唐穆宗长庆二年十二月,见群臣于紫宸殿,御大绳床,则又名‘绳床’矣。”《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滕床,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交木两支,如交椅之称。胡床,即交椅。”再细究一下,诗人是坐在椅上的感觉应是“身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才对!而且唐朝诗人所言此物,一般都不单独称“床”,不是说“胡床”,就是言“绳床”。“床”和“胡床”这两个概念他们分得很清楚。全唐诗中涉及“床”这个物品的诗近九百首,几乎都是这样。如 : 《白居易·咏兴五首·池上有小舟》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熏若春日气,皎如秋水光。 《李白·草书歌行》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崔融·从军行》 依稀蜀杖迷新竹,仿佛胡床识故桑。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王维·登楼歌》 舍人下兮青宫,据胡床兮书空。 执戟疲于下位,老夫好隐兮墙东。

赤壁之战有什么主要人物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午夜,月上中天,将清冷的月光洒下人间,把洛阳城团团罩住。洛阳郊外一处清幽的院落内,75岁的白居易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他须发皆白,半身麻痹,早已神志不清。儿孙们罗列在堂,神情悲戚。忽然间,白居易口唇微微蠕动,儿子俯下身子仔细一听,原来是“素素,蛮蛮”。

        声音渐小渐弱。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初春,万物萌发,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郊,六个月大,就能认识“之”“无”等字。五岁时,便学着作诗。当然诗肯定是作不了的,主要是吟诵别人作的诗,找语感,跟现在幼儿园小朋友每天背唐诗一样。十一岁,藩镇叛乱,白居易一家从河南搬到浙江。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白居易十六岁,听说读书人唯一出路便是考进士,遂刻苦攻读。

        十七岁,作《王昭君诗》: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大唐自安史乱后,吐蕃回鹘相继为祸中原,黎民涂炭,朝廷一直用和亲政策勉强维系双方脆弱的关系。但是即使和了亲,吐蕃回鹘照样欲壑难填。于是好多人都渴望出现王昭君这样的巾帼英雄,为国家分忧,为苍生纾难。

        十八岁,白居易西漂帝都长安,拜谒当时的文坛大佬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名字笑了,打趣道,长安房租很高,你想白居,我看不易。白居易拿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献上,顾况读了,击节叹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随后顾况告诉白居易,单靠写这么两首破诗是没有前途的。帝都乃天下英才汇聚之处,每年有上千人杰云集而来,削尖脑袋找机会。有的比你门路广,有的比你学问深,有的比你家底厚,有的比你长得帅,有的比你运气好。我只是个位卑言轻的著作郎,给你帮不上啥大忙,也就是在文人圈子里瞎逼逼几句,屁事不抵。要想活出头,须下死功夫。

        年轻人,不要耍小聪明,老头子送你四个字,好自为之。

        白居易听了,从长安来到徐州,潜心向学。白天学辞赋,晚上学书法,有空就学诗,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迟,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老茧)”,二十岁便满头白发,两眼昏花,眼珠里仿佛有上万飞蝇翩翩起舞。

        就在他“只要学不死,便往死里学”之时,贞元八年(792年),仅仅比他大四岁的韩愈考中了进士。白居易父亲当着官,白居易起码衣食无忧,能找个地方静下心读书。韩愈却父兄早逝,跟寡嫂相依为命,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没有。韩愈小小年纪便明白,唯有刻苦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等待)奖励”。

        不要以为自己很艰难很努力有啥了不起,永远有人比你更艰难更努力。不要动不动便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心灵鸡汤喝再多,不能当饭吃。

        贞元十五年(799年)初秋,落叶飘零,白居易来到安徽当涂县,拜祭了李白墓,作诗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其实作为诗人,李白的命再好没有了。出身富二代,一生潇洒随性,钱如流水一般花,妞如走马灯般换,娶了两任老婆都是宰相孙女,走哪儿都是鲜花掌声,粉丝们见了奉若神明,夫复何求。

        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29岁,方才再入京都,以第四名中进士第。此时距他第一次入长安,整整过了十一年。在唐朝,中进士是不能直接做官的。进士只是通过了礼部考试,吏部还得再试一次。“吏部试”主要考察进士的体貌、言词、书法、判案等能力,全部合格方可脱去白衫,穿上官服等待任命,称为“释褐”。换言之,礼部属于笔试,吏部属于面试。

        贞元十八年(802年)初冬,寒风萧萧,31岁的白居易考中“拔萃”科。同年考中的,还有24岁的元稹。贞元十九年(803年)初春,落英缤纷,白居易被授校书郎,在长乐里租了一处院子,长乐里紧挨大明宫和太极宫,妥妥的市中心。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勿言无知己,躁静各有徒。兰台七八人,出处与之俱。旬时阻谈笑,旦夕望轩车。谁能雠校闲,解带卧吾庐。窗前有竹玩,门处有酒酤。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

        长安城是个名利场,人人为了向上攀爬而努力奋斗,鸡叫之后没有一个赖床的。唯独白居易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原来校书郎是个闲差,一个月才上两天班,月工资却高达一万六。白居易不仅买了马,还雇了两个奴仆。元稹等七八个朋友经常过来串门小酌,快活似神仙。

        但是这种闲散日子只适合养老,不适合奋斗。白居易还年轻,他有豪情壮志在胸,不想就这么一天天混下去。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35岁,实在闲不住了,遂辞去校书郎,再次参加考试,授周至县尉。一日,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玩,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说,老白你最擅长写情诗,能不能来一首?白居易欣然同意,写了下绝世名篇《长恨歌》。

        写之前白居易访问了当地父老,父老们说,杨贵妃是被乱兵砍死的,不是上吊也不是跳井,更不是吞金。当时驿站站长老婆亲眼所见,还拾了杨贵妃一只罗袜。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元和二年(807年),白居易36岁,授翰林学士,方才娶了老婆。白居易虽当壮年,但是私生活非常检点,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是跟朋友喝酒赏竹,从来不去声色场所鬼混,多年来守身如玉。新婚不久,他给老婆写了一首诗。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跟着我不要想过啥富贵荣华的好日子,提前跟你说清楚。我如果丢了官,你还得养活我。每天能吃饱,能穿暖,就挺好了。我对灯发誓,我会跟你白头到老,永不相弃。

        元和三年(808年),白居易授左拾遗。左拾遗是个谏官,顾名思义,便是“捡拾别人遗落的东西”。白居易经常捡唐宪宗遗落的东西,每天提意见,搞得唐宪宗不厌其烦,跟宰相抱怨,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现在每天找我茬,我真拿他没办法。(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母亲病逝,弃官丁忧,住在渭村。守孝期间,白居易没有收入来源,经济一下子捉襟见肘,只好跟老婆种几亩地勉强过活。有一年老婆回娘家省亲,白居易久等不归,作诗抱怨: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春天你就走了,秋天还没回来。你不如村里的村妇懂事,人家还知道在农忙时节给老公洗衣服呢。

        在村里生活,除了物资匮乏,便是没有朋友。孤独寂寞如影随形,令人发狂。

        《秋日》: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下有独立人,年来四十一。

        《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复官。这年京城发生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在上班途中被藩镇派来的刺客暗杀。白居易极力主张捉拿凶手,但是武元衡的政敌们却幸灾乐祸,以不能过分刺激藩镇为由,主张对此事冷处理。白居易母亲有心悸之疾,赏花时突然发病,一头栽在井里淹死了。但是白居易却作过《赏花》诗和《新井》诗,遂被小人构陷为“不孝”,外贬江州司马。你母亲赏花掉井里了,你却还有心思赏花看井,这不叫不孝,啥叫不孝。

        白居易前往江州途中,船舶停靠在鹦鹉洲,月上中天,忽然听到有人唱歌,唱完还哭,哭的哀怨忧伤。白居易寻声而往,看到一位绝色佳人,肤白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

        女孩还小,半夜看到一个中年油腻男上来搭讪,不敢拾茬,赶紧闪了。

        初到江州,日雪初晴,白居易骑马游玩,感慨道: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我不该抱怨,我应该庆幸。他们对我还是手下留情的,没把我贬到岭南去。

        元和十一年(816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过生日,回顾半生沉浮起落,作《四十五》: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清瘦诗成癖,粗豪酒放狂。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或拟庐山下,来春结草堂。此时的白居易,一颗壮志凌云的心歇了,想学李白去庐山修道。

        初夏,他跟朋友们登上庐山香炉峰顶,望着浩茫苍穹,顿悟人身之渺小,人生之短暂,人心之贪婪,人欲之可笑: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恍恍。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归去思自嗟,低头入蚁壤。

        晚秋,有朋友来看他,盘桓数日,朋友要走,白居易送到船上,两人对饮几杯浊酒,了然无趣,正要拱手作别,忽闻不远船中传来琵琶之声。两人一听,兴致盎然,夜半三更竟然还有歌女做生意?先不要走,赶紧叫过来弹几曲。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自言,我本京城名伎,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手艺杠杠的。当红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惜这一行吃的是青春饭,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年纪一大,不管琵琶弹得有多好,也没几个人来捧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被拍死在沙滩上。中年女艺人,根本没人给机会。眼看就连吃饭都是问题,实在没办法,只好嫁给一位经常光顾生意的商人,随他来到江州。

        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一个月前去景德镇贩茶,至今未归。我在江口独守空船,寂寞难耐,绕船月明江水寒。今天前半夜睡着,忽然梦到少年时的繁花锦簇,醒来后泪水打湿了枕头。于是随手弹琵琶解忧,不想惊扰贵客,还望见谅。

        琵琶女为啥住船上?照说商人应该有深宅大院,琵琶女应该被金屋藏娇啊。陈寅恪先生考证,琵琶女既不是正妻,也不是小妾,而是外宅,相当于现在富豪包养的情人,既没有名分,也没有产业,只是有空了过来听听琵琶,给几个生活费。

        白居易听了,泪落如雨,自己的遭遇跟琵琶女何其相似。少年踌躇满志,也曾风光得意,不想人过中年,却因直言被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独自举杯向月,却没有喝下去的兴致,只好反手倒掉。其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

        元和十二年(817年),落英缤纷,白居易在香炉峰下搭了一间草庐,潜心修道炼丹。他身穿深红道袍,上绣白云朵朵,脚踏蓝色飞云鞋,远看像天使,近看是鸟人。周围遍插香火,踢腿抬脚,烟雾缭绕,飘飘欲仙,每到这个状态,就问山中同行,你看我脚下生云,估计不久就要上天了吧。道友们心说,你丫莫装逼,小心遭雷劈。可惜就在仙丹快要炼成之际,炉子烧坏了。

        他跟朋友们登上香炉峰,夜宿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遂作《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五十岁,知天命之年时来运转,外任杭州刺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带大家修了湖堤,可灌千顷良田。一辈子终于干成一件事,白居易心情大好,作《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他在苏州东城看到一株桂树,叹息其没长对地方,作诗道: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患了很严重的老花眼加白内障,无法正常办公,调回长安休养,作《眼病二首》。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生病之后,白居易开始享受人生。前半生刚想着奋斗了,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领略世间美好,他要把逝去的青春找回来。他在洛阳买了一处宅子,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他蓄声妓,养名马,纵情声色,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

        老婆孩子都劝他不要光屁股拉磨,给老白家转圈丢人。年轻时没享受,现在土埋半截了,发啥少年狂?他说,人生一世,总要有点爱好。有人爱钱,藏了一屋子钱,却被盗贼骗子盯上了;有人好赌,把万贯家财输个精光,老婆孩子跟着挨饿受冻;有人好炼丹熬药,结果吃了自己炼制的仙丹毒死了。这些我都不喜欢,我就是喝喝酒,听听歌,看看舞,不招谁不惹谁,这点要求不过分吧?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菱角,谷儿,红绡,紫绡,红袖,青娥,都是家妓的名字。

        他最喜欢的两个小姬,一名樊素,一名小蛮。樊素善歌,小蛮擅舞。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白居易68岁,近十年的放纵酒色终于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他中了风,半身不遂,既骑不了胭脂马,也骑不了高头马,只好依依不舍,放妓卖马。

        这匹马跟了他多年,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伤感地说,人和马相处时间久了,都是有感情的。现在我们都要离开你,非常舍不得。白居易说: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反厩,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 ,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马儿不要叫,素素不要哭,你们都走吧。我不是项羽那样的渣男,临死前抛弃了宝马美人。素素,你再给我唱一曲《杨柳枝》吧。我大醉一场,你悄然离去。

        素素张开樱桃小口,小蛮转起盈盈纤腰,边唱边舞: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那一夜春风度后,杨柳纷纷绽放开她丰润的娇躯,伸出了万千枝条,娇嫩如水的金黄肤色分外柔软。她就住在永丰坊的东南角落,终日无人滋润,会成为谁的新宠?

        告别声色犬马,白居易着手安排后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得留点什么,方能证明自己没有白来走一遭,遂让子弟们整理出《白氏文集》65卷。

        白居易作诗,力求通俗易懂。每写一首,先读给老婆婆听,懂没阿姨,懂了,就成稿,不懂就改,懂了为止。其实这种扫盲版的文章也不是那么好写的,世人看白居易的诗毫无出奇之处,以为信手捏来。但是有人收藏了他的手稿,点穷涂抹,及其成诗,跟原稿有面目全非者,此为大巧若拙。

        白居易声名大振,粉丝纷纷效仿,晚唐诗风为之大变,趋于鄙俚。鄙,粗俗。俚,口语。今日有一信达雅之解释:白话。诗本讲求意境,贵在装13。一旦到了明白如话的境地,孰优孰劣,还真不好妄下论断。所以当时以及后世许多诗评家都不认可白居易,称他为诗魔,意即写诗堕入了魔道。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运的是,这个遗憾被《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无缺的填补了。这套书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士承东林仿通俗史写作大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他一贯秉承“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写作宗旨,把无趣繁复的正史写的妙趣横生,用词考究,用语诙谐,让人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想读完。想要了解明朝,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东林的《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书的基因,搞笑是本书的拿手好戏,本书不能保证,你看了之后肚子会笑得有多疼。四本原价192,活动价只需138,一本不到35块钱,特别划算。点击下方即可直接购买。 正版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全4册 唐朝那些事历史知识读物 ¥138 购买

关于山川湖海诗句(求描写山川大地,江河湖海,日月星辰的诗句)

       1,魏武帝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4,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5,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1.求描写山川大地,江河湖海,日月星辰的诗句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湖光山色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4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驻其间。(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8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9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0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14 独上高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15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关于花鸟鱼虫、日月星辰、山河湖海、梅兰竹菊、风雨雷电的诗句

        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2.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1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赠花卿》)

        2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lt;寒 食>>)

        2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3.有关祖国山河、江河湖海、美丽景色的古诗各2首

        送元二使安西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

        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

        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5.出:突出。

        6.日边:天边。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咏雪,眼光不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雪来写祖国壮阔的大地,可谓所见者大。北方下雪天的风光,千万里都是冰封雪飘,这就写得气魄宏大,北国即北方,千里、万里两句是正文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北方雄伟的景物要推万里长城,黄河和高山、高原,作者要通过雪来写祖国雄伟的山河,所以先写长城、黄河,再写高山、高原。登高远望,在冰封雪飘的北方,看到长城内外只是白莽莽一片,再看黄河之水,上下游已经结冰,顿时失掉滔滔滚滚的水势。

        “山舞银蛇……试比高”这是写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雪后的群山呈银白色,山跟山绵延起伏,登高望去象银白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盖着雪,在高处望去,象白蜡样的象群在奔跑着。这里写的银蛇和蜡象的银和蜡,都是形容雪的白。

        这里更重要的是写北方山和高原与天公比高,写出雄伟的气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的日子,看到红艳艳的太阳。

4.有关江河湖海的诗词

        海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题目: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题目:赠杜容成

        内容:

        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问我来何迟,山川几纡直。

        答言海路长,风驶飞无力。

        昔别缝罗衣,春风初入帏。

        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江楼夕望招客

        内容: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沧海横流 沧海桑田 沧海一鳞 沧海一粟 沧海遗珠

        曾经沧海 辞金蹈海 持蠡测海 愁山闷海 春深似海

        地负海涵 荡海拔山 倒海翻江 东海鲸波 大海捞针

        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 东海扬尘 刀山火海 堆山积海

        倒山倾海 道山学海 东洋大海 恩山义海 法海无边

        覆海移山 翻江倒海 翻江搅海 放龙入海 福如东海

        放鱼入海 海不波溢 河奔海聚 海北天南 海不扬波

        韩潮苏海 胡打海摔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海沸波翻

        海沸河翻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波浪澎湃 水平如镜

        惊涛骇浪 波澜壮阔 白浪滔天 波浪滔天 沧海横流

        水天一色 天水相接 巨浪排山 浪静波平 水天相接

        海水苍茫 海天一色 海阔天高 海面辽阔 海波接天

        湖

        检举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5.江河湖海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lt;春江晚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之一)

        抱歉,有重复

       

       今天关于“当涂天气”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涂天气”,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